- 發(fā)布人:qzjy
- 時間:2011-11-07
- 點擊:4623
- 來源:[db:來源]
——學習《師德之星》有感
蔡景燦
最近看了一本介紹近年來在教育戰(zhàn)線上愛崗敬業(yè)、甘于奉獻的師德先進,感觸頗深。師德, 即教師的職業(yè)道德; 師風, 即教師的行為作風。教育發(fā)展教師為本,教師素質師德師風為本。教師是落實以德治國方略、推進素質教育的實施者,是學生增長知識和思想進步的指導者和引路人,是實現科教興國戰(zhàn)略的生力軍,良好的師德師風是一名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素質。
此外,加強師德建設也是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的迫切需要。改革開放以來,廣大教師獻身教育、殫精竭慮、無私奉獻,為發(fā)展教育事業(yè)付出了艱辛的勞動,同時也為維護和發(fā)揚高尚師德傳統(tǒng)作出了不懈努力。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是比較好的,其中許多優(yōu)秀分子堪稱楷模。但是,隨著社會的發(fā)展,教師的責任更加突出了,對師德素質的要求更加廣泛了,教書育人工作的標準更高了。因此,加強師德師風建設,對于提高教師工作的積極性、主動性和創(chuàng)造性,保持創(chuàng)新能力和科技競爭力,建設高素質的教師隊伍,應對“打造教育品牌,迎接世紀挑戰(zhàn)”具有重要意義。
所以,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是推進以德治校的重要組成部分:
一、先律己, 后育人
“學高為師, 身正為范”, 意即教師要有很高的學問, 要有優(yōu)良的品德。
1.以德育人。教師要以對工作高度負責的態(tài)度, 熱愛學生, 教育學生, 深入了解學生, 對教學工作一絲不茍, 不論遇到什么困難都堅持以教學為重、以學生為重。教師要在學生心目中樹立起堅定的政治形象, 嚴謹的治學形象, 崇高的品行形象和優(yōu)良的作風形象, 這樣才能贏得學生的尊重。
2.以才服人。教師要學識廣博、教藝精湛, 掌握扎實的教學基本功, 科研工作踏踏實實, 不做表面文章。
3.以情感人。教師要用自己的真情實感和人格魅力感染學生。要以自己刻苦學習的精神, 激發(fā)學生勇攀科學高峰的斗志; 以自己的愛國之情, 激發(fā)學生的愛國之情; 以自己的民族自豪感, 激發(fā)學生的民族自豪感; 以自己的歷史責任感, 激發(fā)學生的歷史責任感。
二、熱愛學生, 誨人不倦
愛生是師德之基,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。魯迅先生說:“教育是植根于愛的?!眱?yōu)秀的教師要能做到愛一個有缺點的學生, 愛一個貧窮的學生, 愛一個有個性的學生, 做到“一塊石頭也能把它焐熱”。愛, 并不等同于說教, 教師要緊緊抓住課程改革的契機, 堅定不移地抓住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, 把教書和育人有機地結合起來, 使學生生動、活潑、主動地發(fā)展。
1.熱愛學生是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(fā)展的需要。學生從教師的愛中可以感受到集體對他的評價, 認識到自身存在的價值, 從而形成自尊、自重、自信、自強的精神。這是學生身心健康發(fā)展的內在動力。通過教師的愛, 學生會對教師、對整個集體產生一種親切感, 他們會因此而把學習當作一件快樂的事情, 并且在愉快的心態(tài)下積極進取。
2.熱愛學生是教育獲得成功的基礎。課堂教學是師生雙向互動的過程, 任何一種認識活動, 都需要在一定情感的參與及影響下進行, 積極的情緒體驗將促進學生向教師所教導、所期望的方向發(fā)展。因此, 教師的情感不僅影響自己教學的思路, 更對學生的感知、思維等產生重要影響。良好的情緒使學生精神振奮; 情緒低落則使學生的智力受抑制。所以, 要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, 離不開師生感情的交流、融洽、信賴和支持。著名的羅森塔爾效應, 正是由于師生之間充滿愛心和期待, 才使原本智力平平、成績一般的學生, 學習成績得到較大提高。事實證明, 一個愛學生、學生也喜歡的教師, 學生對其所教的內容往往興趣濃、熱情高, 成績自然也好。
3.熱愛學生有助于學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培養(yǎng)。教師關心學生, 學生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關心愛護, 會更傾心于教師,更愿意接近教師。實踐證明, 教師熱愛學生會帶來師生關系的和諧, 使師生間樂于相互交往, 易于相互溝通。同時, 教師對學生的熱愛會對學生養(yǎng)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具有陶冶作用。師生間不僅相互尊重信任, 同時還常常伴隨相互學習的行為,“教學相長”能得到最明顯的體現。學生在對教師給予他
們的關心、熱愛中, 感受到的不僅僅是愛的溫暖, 而且是人格
的真善美所在, 使學生從教師的態(tài)度和行為中體驗到如何待
人, 如何為人, 懂得真誠與合作的價值。
三、參與實踐, 提升素質
教師修養(yǎng)不是憑空臆造出來的抽象空洞的東西, 而是教師在長期教學實踐中不斷總結出來的客觀規(guī)律, 可以說, 離開了教師的社會實踐, 特別是教育教學工作實踐, 就不可能有教師的修養(yǎng)。因此, 高尚的師德需要在敬業(yè)愛生的實踐活動中去培養(yǎng), 去鍛煉, 而不能單純靠說教、靠學習。
1.苦練內功, 不斷提高業(yè)務素質。教師不但教人知識, 使人從無知到文明, 更重要的是培養(yǎng)人的品德, 使人學會如何做一個高尚的人。陶行知先生在半個世紀前就說過:“做先生的, 應該一面教一面學, 并不是販買些知識來, 就可以終身賣不盡的。我們做教師的人, 必須天天學習, 天天進行再教育,才能有教學之樂而無教學之苦”。作為人民教師, 要完成歷史和時代賦予的神圣使命, 就必須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,不斷鉆研業(yè)務、獲取新知、苦練內功。平時認真?zhèn)湔n, 認真講課, 上好每一堂課; 加強同事間的學習和交流, 不斷學習, 積極進取, 努力擔當起培育英才的重任。
2.愛崗敬業(yè), 盡職盡責。
教書育人是百年樹人的事業(yè),“傳道、授業(yè)、解惑”是人類文明承前啟后、繼往開來的階梯和橋梁。也就是說, 教師不但要向祖先負責, 更要向未來負責。因此, 教師必須要有嚴謹的治學態(tài)度, 面對不斷發(fā)展變化的新形勢, 開發(fā)新的研究課題, 更好地為教育教學實踐服務。同時, 要意志堅定, 淡泊名利, 這樣才無愧于人民教師的光榮稱號。
正如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說:“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知識, 而在于激勵、喚醒、鼓舞。”而這一切都基于教師的楷模形象。因此, 教師要把外樹形象與內強素質結合起來, 以良好的師風師德感召和熏陶學生, 這樣才能創(chuàng)造出尊重、信任、寬容、友愛的新型的師生關系, 才能創(chuàng)造出和諧的教學氛圍。
?
?
2011年3月